“會陰側切”——準媽媽們看到這個詞,光是想想都覺得很痛吧?為什么會側切?什么時候側切?側切后需要注意什么?今天帶您了解: 會陰側切是分娩過程中陰道側面剪開一個斜行切口,為協助胎兒娩出,于自然分娩過程中在短時間將產婦的分娩結束而選擇實施的一種手術,屬于產婦分娩過程中防止會陰嚴重裂傷的一種方法,為創傷性手術。 分娩時醫護人員對胎兒大小情況以及會陰彈性進行評估,從而決定切開方式以及切開長度。此種方式并非所有自然分娩產婦都要實施,而是在必要情況下(胎兒過大、早產、胎兒窘迫、宮縮乏力、產力差、會陰太緊、彈性差、需要使用產鉗等)根據產婦具體情況實施。
會陰傷口愈合不良影響因素
1.切口感染 切口感染為常見產后會陰傷口愈合不良主要發病原因,形成切口感染因素較多,如產婦自身陰道或外陰道存在感染,伴隨生產,其抵抗力嚴重下降,導致感染加重;產后傷口護理不當,未按照醫囑采取健側臥位,使陰道流出的惡露對傷口進行污染,對糞便及分泌物未進行及時清洗,致使傷口感染等。 由于產婦體質不同,對線吸收情況不一。 脂肪液化是傷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切口處脂肪較多時,可能發生會陰部位脂肪液化,產婦傷口會出現膿性滲出物、發熱等癥狀,嚴重影響其康復,延長傷口愈合時間。 會陰皮下組織與部分皮膚存在裂開現象,且在開裂處存在血塊(較小),對此評估為局部血腫誘發會陰傷口愈合不良。 產婦出現便秘,在如廁過程中用力過大,導致傷口開裂,促進傷口愈合不良。特別是拆線當天或48h內,產婦用力排便,傷口開裂概率更大。而致使產婦便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飲食結構較差,未合理進食。產后食用粗纖維食物食少,分娩后,活動量減少,甚至有長期臥床的,加之側切口出現的疼痛感會嚴重影響產婦排便功能,導致其出現便秘。 會陰側切后需注意什么? 1.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質以及維生素的攝入量。避免出現便秘,最好采取坐式排便,盡可能縮短排便時間。必要時可給予開塞露、促進排便,防止傷口開裂。 2.保持會陰清潔衛生,勤換內褲,預防感染。選擇健側臥位,以免惡露污染傷口。大小便后用溫水洗外陰,清潔順序從上向下、從內向外,避免細菌感染。 3.產婦應進行下床活動,避免久坐、久站、過度用力和大幅度動作。 4.產后6周內避免性生活。 5.如果會陰傷口出現比較嚴重的紅、腫、熱、痛,甚至裂開,請及時就醫。
2.縫線吸收不良
3.脂肪液化
4.局部血腫
5.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