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母乳喂養是人生第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
· 母乳喂養是生命早期最佳的喂養方式,使嬰幼兒獲得安全、均衡的營養、全面的免疫以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
· 6個月內堅持給嬰兒純母乳喂養,不需要額外給水及其他任何飲品食品,必要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營養素補充劑。
· 嬰兒6個月時應及時合理地添加輔食,同時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及以上。
· 持續母乳喂養可保障嬰幼兒繼續獲得穩定的營養和免疫保護,對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早期發展有重要意義。
02.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營養來源
母乳的組成、含量、結構和功能均與嬰兒的生長發育相適合,可以滿足分娩后6個月內嬰幼兒生存/生長和健康全部需求,對嬰兒組織器官生長和功能發育具有促進和修正/修復作用,幫助嬰兒盡早建立生命節律,其他任何食物均無法比擬。
03.母乳喂養同步護航母嬰健康
·母乳喂養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也是健康生殖的重要階段。
·通過母乳喂養,母親可減少產后出血、重置體內代謝,使體型較快地恢復,并為下一次孕育做好準備。母乳喂養可減少母親遠期乳腺癌、卵巢癌等發病風險。
·母乳喂養對于嬰幼兒具有近期和遠期的保護力,減少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和肥胖的發生風險,降低遠期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
·母乳喂養對于有患病、低體重、早產等情況的兒童更為重要,是最安全有效:最高性價比的輔助治療措施。
04.良好的哺乳行為是母嬰雙方獲得共贏的健康關系
母親盡可能多的時間和嬰兒在一起,多與嬰兒進行皮膚接觸,母親親自哺喂這些良好的哺喂行為,提供了親子眼神、言語和肢體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嬰幼兒的身心健康增加情感聯結和安全依戀的建立;也有利于母親泌乳和持續母乳喂養。
05.新生兒出生后早接觸、勤吸吮是成功母乳喂養的關鍵措施
·新生兒出生后即刻與母親進行不間斷的持續皮膚接觸,1小時內開始母乳喂養。
·母親的初乳是嬰兒的第一劑多效價疫苗,新生兒出生后盡早吸吮母親的乳房,有利于獲得大量免疫活性物質,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并促進母親乳汁分泌。
06.按需哺乳是滿足嬰兒需求和促進母親泌乳的核心要素
·識別嬰兒饑餓和飽足信號,給予恰當回應并及時哺喂。
·生命早期的喂養階段也是母嬰互相適應的過程,不必限制每天哺乳次數和持續時間規律哺喂將隨著親子養育過程的適應逐漸建立。
·鼓勵母嬰同步休息和夜間哺乳,泌乳素夜間大量分泌使得乳量增加,嬰兒可以吃到更多的奶。
07.正確的哺乳姿勢和乳房含接是成功母乳喂養的重要手段
·正確的哺乳姿勢和乳房含接可以避免乳房腫脹、乳頭皸裂等問題的發生。
·注意哺乳時母嬰采取舒適的體位;嬰兒身體貼近母親乳頭和身體保持一條直線(不扭曲);將母親乳房的大部分乳暈含在口中,嬰兒下頜緊貼乳房。
08.判斷嬰兒是否吃到足夠母乳是新手媽媽必備的技能
·體重變化和排尿次數是判斷嬰兒吃到足夠母乳的重要客觀指標。
·新生兒生后1周內,生理性體重下降不應超過出生體重的10%:嬰兒每天排尿6次以上、體重增長良好,純母乳喂養新生兒滿月時體重較出生時至少增加600克,提示嬰兒吃到足夠的母乳。
·哺乳時嬰兒慢而深地吸吮、有吞咽聲或表現出滿足感,母親乳房從充盈變軟等。
09.母嬰不得已分離時遵循“能喂盡喂”原則
·任何母嬰分離的情況下都建議堅持母乳喂養。
·建議母親每3小時擠/吸奶1次,維持乳汁分泌;母乳擠出后記錄采集時間,放在干凈的容器重在室溫25℃下可保存4小時,在冰箱冷藏(4℃)不超過2天、冰箱冷凍(-20℃)不超過3個月內及早哺喂。
·哺乳中遇到任何問題及時尋求醫療保健機構專業人員的幫助,做到“能喂盡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