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幼健康科普
一、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指體內血管局部出血凝集反應,其形成的血栓可堵塞血管。血栓可以位于整個循環系統的任何部位,一旦脫落可隨著循環系統運行到遠處器官,嚴重者危及生命。常見的靜脈血栓包含下肢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二、靜脈血栓的癥狀有哪些呢?
①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疼痛、腫脹(雙側下肢不對稱)、淺靜脈曲張、皮膚溫度增高和低熱。
②肺栓塞:呼吸困難、胸痛、咳嗽、暈厥、煩躁不安。
三、孕產婦為什么容易患血栓性疾病?
①機械壓迫:孕期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腔靜脈、髂靜脈,容易使靜脈血流受阻,還可形成靜脈腔內黏連,導致血栓發生。產婦左下肢血栓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右下肢。
②血液高凝狀態:孕期激素水平變化,加上血脂升高等多種原因,血液處于高凝狀態,發生血栓的危險可持續到產后12周。
③運動減少:孕期及產后活動量減少,尤其是剖宮產手術后,麻醉后靜脈擴張,下肢肌肉處于松弛狀態,血流緩慢,易形成靜脈血栓。
④哪些孕婦是血栓高危人群:年齡≥35歲,產次≥3次,吸煙,BMI≥28,高血壓,糖尿病,多胎妊娠,免疫系統疾病,中轉剖宮產等等。
四、如何預防孕期、產后血栓?
①孕期要適當活動與喝水,不能久坐或者久臥,同時要保證水的攝入。
②合理飲食,低脂低鹽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③穿彈力襪,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并減少腿部腫脹。
④藥物預防:對于有血栓風險的人,可以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預防血栓發生。
⑤孕期產后適當運動或者瑜伽,促進血液循環,防止血栓發生。
文稿/胡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