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李姐體型偏胖,今年3月份一個普通的周末走進婦科門診醫生的診室:“醫生,我這次月經來了14天還沒有干凈,量不是很多,就是一點點,是什么問題呀?”,醫生仔細給她做了婦科相關檢查,B超報告內膜厚1.3cm,回聲不均勻,行分段診刮,病理報告:子宮內膜腺癌。李姐拿到這個病理報告非常不能接受,“醫生,我除了這次月經時間長點,沒有哪里不舒服,能吃能睡,還在正常上班,怎么一檢查就是癌了呢?”。看到患者的這種情況,醫生心情也很沉重,幸運的是患者發現的早,早期子宮內膜癌手術治療預后還是挺好的。
這個病例給我們圍絕經期的女性敲響了警鐘,我們怎樣才能安全度過絕經過渡期,防止子宮內膜惡變呢?
婦幼健康科普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絕經過渡期的一下基本知識,絕經過渡期是指卵巢功能明顯下降直至最后一次月經,40歲以后,卵巢功能即開始下降,這一時期短1-2年,長可達5-10年,我國女性平均絕經年齡49.5歲,80%在44-54歲之間,盡管人均壽命已明顯延長,但絕經年齡變化卻不大,提示絕經年齡主要取決于遺傳因素。
此期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卵泡數量明顯減少且易發生卵泡發育不全,因而出現月經的周期、經期、經量、規律性改變,稱為異常子宮出血,常為無排卵性出血,無孕激素的分泌。因為卵巢有雌激素而無孕激素分泌,子宮內膜長時間受到雌激素的刺激,無孕激素拮抗從而內膜持續呈增生狀態,增生過度容易癌變。且這一時期由于雌激素不穩定,可能出現突破性出血或撤退性出血,臨床表現為月經過多、不規則少量出血或停經一段時間后陰道大量出血。
絕經過渡期出現月經的異常改變,不能慣性思維認為進入絕經狀態,以免延誤病情,應及早就醫。根據異常子宮出血情況,醫生會有專業治療方案,治療包括:控制急性出血、調整月經周期、保護子宮內膜,避免再次的異常出血及重度出血。其中保護內膜的藥物以孕激素為主,包括地屈孕酮、炔諾酮、甲羥孕酮、曼月樂(左炔諾酮緩釋系統),口服的孕酮可以月經全周期或后半周期,從保護內膜的療效上全周期效果更佳。
給圍絕經期女性幾點建議:
1.異常子宮出血隨時就診;
2.超過40-50天月經未來潮及時在醫生指導下用藥,保護內膜;
3.定期婦科檢查。
文稿/鐘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