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門診許多小寶寶經常遇到的問題,吃母乳拉肚子,喝牛奶也拉肚子,而寶爸寶媽因為寶寶拉肚子就盲目給寶寶服用止瀉藥,然而并起不到作用。
其實寶寶喝奶后拉肚子可能是“乳糖不耐受”導致的。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乳糖不耐受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1# 乳糖&乳糖不耐受的關系
乳糖是一種存在于哺乳動物乳汁中的糖類,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組成,屬于雙糖,不能被人體直接吸收利用。只有在乳糖酶作用下,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被人體吸收利用。
當人體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活性較低時,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是直接進入大腸,經大腸菌群的發酵,產酸產氣,從而出現脹氣、腹脹、腹痛或腹瀉等一系列消化道表現,稱之為乳糖不耐受。臨床常見原發性和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兩種類型。
1.原發性乳糖不耐受的主要致病機理是基因缺陷,導致患者乳糖酶缺失或活性不足,無法吸收膳食中的乳糖。
2.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發生在各種腸道疾病如病毒感染之后,引發的腸黏膜細胞中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GAL)脫落,造成乳糖不耐受。
2# 寶寶為什么會發生乳糖不耐受?
當發生腸道感染、發炎、或者過敏(如牛奶蛋白過敏)時,會造成小腸絨毛損傷,這樣小腸絨毛合成分泌乳糖酶的能力就會降低,甚至受損。
臨床實踐中發現伴隨小兒腹瀉發生繼發性的乳糖不耐受的比例高達20-30%,甚至更高;往往自限性的腹瀉癥狀實際已經痊愈,但是繼發性的乳糖不耐受會繼續引發腹瀉等癥狀,若不加對應的處置措施,往往演變成遷延性腹瀉或者慢性腹瀉。
3# 乳糖不耐受對寶寶會有什么影響?
乳糖不耐受的患兒會出現包括腹痛、腹脹、腹瀉、產氣及嘔吐等一系列的消化道癥狀并會對患兒的腸屏障造成損傷,經常性的腹瀉、便秘或是過量、長期使用抗生素都會打破腸道粘膜免疫屏障,導致腸道菌群失調,形成腸粘膜損傷,直接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和營養吸收。
更糟糕的是,內源性大腸桿菌或外源性病原菌會趁機大量繁殖,細菌、內毒素等就會透過腸道黏膜屏障,轉移到腸道以外的組織、器官甚至血液,產生相應炎癥,寶寶的免疫力大幅度下降。
4# 寶寶乳糖不耐受該如何診斷?
一聞:寶寶口氣、便便、吐奶等是否有酸臭味
二聽:寶寶的肚子是否有異響,咕嚕咕嚕的腸鳴音,是否多屁。
三觀察:寶寶長時間無法安慰的哭鬧、雙拳緊握、滿臉通紅等表現。
四檢測:寶寶大便次數多、水分多、有奶瓣、呈蛋花樣等可以到專業醫療機構檢測孩子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及腸道屏障是否受損。
5# 怎樣檢測?有何優點?
檢測腹瀉兒童腸道脫落細胞中的β-半乳糖苷酶和堿性磷酸酶活性,可以對繼發的乳糖耐受和腸屏障受損進行評估,幫助患者及臨床進行早測早診斷、用藥指導、預后評估、用藥分析。我院檢驗科已引進該項檢測。
1.β-半乳糖苷酶(GAL)活性檢測
一種能把乳糖水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的水解酶。當發生繼發性乳糖不耐受時,引發的腸黏膜中的GAL脫落,造成乳糖不耐受。
2.腸堿性磷酸酶(IAP)活性檢測
腸堿性磷酸酶是保證腸道免受各種定植菌、病毒等感染造成的腸道炎癥,是腸道屏障完整、腸道功能正常的重要防御性物質。
文稿/周海軍